地理环境
位置境域
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,位于北纬28°55′37″~29°38′25″、东经104°02′57″~105°16′11″之间。东邻隆昌市、泸县,南界泸州市江阳区、江安县、宜宾市南溪区、宜宾市翠屏区、叙州区,西与犍为县、井研县毗邻,北靠仁寿县、威远县、内江市市中区、内江市东兴区。辖区面积4381平方公里。
地形地貌
自贡市大地构造系杨子淮地四川台坳、川中台拱、自贡凹陷。北与威远—龙女寺台穹相邻,东南为赤水凹陷,南与泸州凸起相接,西南与凉山褶断带相邻。境内构造简单、岩层产状平缓。东南部褶皱紧密,构造狭长;西北部构造相对宽缓。地形西北部地势高、东南部地势低。西北部是全市低山集中分布区,山岭海拔一般在500米~800米。高点在荣县丁家山主峰,海拔为901米。东南部海拔一般在300米~400米左右,多为300米(±50米),低点在沱江出富顺境处水面,海拔为241米。大相对高差为661米,一般地形相对高差小于50米。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,由低山地貌、丘陵地貌、平坝地貌和沟谷地貌组成。低山呈条带状,分布在西北和东南,分布面积广,沟谷纵横交错,穿插在丘间。地形以丘陵为主,平坝地形十分狭小、分布零星,一般多为沿河阶地、丘陵间之平地。全市低山面积占7.1%,丘陵占83.7%,缓丘平坝占9.2%。此外,尚有各类沟谷,分为冲谷、冲沟、侵蚀沟以及喀斯特槽谷和盆地、河谷。各类沟谷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.85公里。
气候
自贡市自然条件优越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7.5至18.0 ℃。冬暖、夏热、春早、秋短,雨量充沛。自贡市年平均气温18.8℃,较常年偏高1.0℃,居历史第3高位;全市年平均总降水量780.7毫米,较常年偏少20%,居历史第5少位。全市冬季和夏季气温异常偏高,春季和秋季气温正常略偏高;冬季和春季降水偏少,夏季和秋季降水略偏少。年内冷空气活动少、强度弱;西部地区出现严重的冬春夏连旱,东部部分地方出现中等强度伏旱;汛期出现6次区域或局部暴雨天气过程,局部出现雷暴、大风、冰雹天气;盛夏高温酷热时间长;秋季秋绵雨天气明显。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80.7毫米,居历史第5少位,较常年偏少20%。2017年,荣县、市区、富顺县总日照时数分别为1391.9小时、1260.0小时、1197.8小时,比2016年分别偏多166.1小时、288.8小时、100.9小时。
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,位于北纬28°55′37″~29°38′25″、东经104°02′57″~105°16′11″之间。东邻隆昌市、泸县,南界泸州市江阳区、江安县、宜宾市南溪区、宜宾市翠屏区、叙州区,西与犍为县、井研县毗邻,北靠仁寿县、威远县、内江市市中区、内江市东兴区。辖区面积4381平方公里。
地形地貌
自贡市大地构造系杨子淮地四川台坳、川中台拱、自贡凹陷。北与威远—龙女寺台穹相邻,东南为赤水凹陷,南与泸州凸起相接,西南与凉山褶断带相邻。境内构造简单、岩层产状平缓。东南部褶皱紧密,构造狭长;西北部构造相对宽缓。地形西北部地势高、东南部地势低。西北部是全市低山集中分布区,山岭海拔一般在500米~800米。高点在荣县丁家山主峰,海拔为901米。东南部海拔一般在300米~400米左右,多为300米(±50米),低点在沱江出富顺境处水面,海拔为241米。大相对高差为661米,一般地形相对高差小于50米。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,由低山地貌、丘陵地貌、平坝地貌和沟谷地貌组成。低山呈条带状,分布在西北和东南,分布面积广,沟谷纵横交错,穿插在丘间。地形以丘陵为主,平坝地形十分狭小、分布零星,一般多为沿河阶地、丘陵间之平地。全市低山面积占7.1%,丘陵占83.7%,缓丘平坝占9.2%。此外,尚有各类沟谷,分为冲谷、冲沟、侵蚀沟以及喀斯特槽谷和盆地、河谷。各类沟谷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.85公里。
气候
自贡市自然条件优越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7.5至18.0 ℃。冬暖、夏热、春早、秋短,雨量充沛。自贡市年平均气温18.8℃,较常年偏高1.0℃,居历史第3高位;全市年平均总降水量780.7毫米,较常年偏少20%,居历史第5少位。全市冬季和夏季气温异常偏高,春季和秋季气温正常略偏高;冬季和春季降水偏少,夏季和秋季降水略偏少。年内冷空气活动少、强度弱;西部地区出现严重的冬春夏连旱,东部部分地方出现中等强度伏旱;汛期出现6次区域或局部暴雨天气过程,局部出现雷暴、大风、冰雹天气;盛夏高温酷热时间长;秋季秋绵雨天气明显。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80.7毫米,居历史第5少位,较常年偏少20%。2017年,荣县、市区、富顺县总日照时数分别为1391.9小时、1260.0小时、1197.8小时,比2016年分别偏多166.1小时、288.8小时、100.9小时。
历史沿革
秦代,富顺和荣县地区分属巴郡、蜀郡。
汉代,置犍为郡,富顺地区属犍为郡江阳县,荣县则属犍为郡南安县。东汉章帝时,自贡地区即生产井盐,着名的盐井有富世井、大公井。
北周武帝时,因盐置县设镇。以富世井为名置富世县;以大公井为名设公井镇。
唐代,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;升公井镇为公井县,隶荣州。
宋代,废公井县入荣德县
明代,富义县易名富顺县,降荣州为县。明代嘉靖年间,富顺盐业生产中心西移,新开自流等井。
抗日战争时期,沿海沦陷,川盐再次济楚。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战时军需、民食及支援抗战,国民政府决定设市。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8月,经四川省政府批准,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的产盐区,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自贡市。同年9月1日,自贡市政府成立,隶属四川省政府。
1949年12月5日,自贡市解放,隶属川南行政公署。
1952年,川南行署被撤销,隶属四川省人民政府。
1978年4月,荣县全部以及富顺县何市区6个公社划归自贡市管辖。
1983年3月3日,国务院批复:将原宜宾地区的富顺县划归自贡市管辖。
汉代,置犍为郡,富顺地区属犍为郡江阳县,荣县则属犍为郡南安县。东汉章帝时,自贡地区即生产井盐,着名的盐井有富世井、大公井。
北周武帝时,因盐置县设镇。以富世井为名置富世县;以大公井为名设公井镇。
唐代,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;升公井镇为公井县,隶荣州。
宋代,废公井县入荣德县
明代,富义县易名富顺县,降荣州为县。明代嘉靖年间,富顺盐业生产中心西移,新开自流等井。
抗日战争时期,沿海沦陷,川盐再次济楚。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战时军需、民食及支援抗战,国民政府决定设市。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8月,经四川省政府批准,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的产盐区,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自贡市。同年9月1日,自贡市政府成立,隶属四川省政府。
1949年12月5日,自贡市解放,隶属川南行政公署。
1952年,川南行署被撤销,隶属四川省人民政府。
1978年4月,荣县全部以及富顺县何市区6个公社划归自贡市管辖。
1983年3月3日,国务院批复:将原宜宾地区的富顺县划归自贡市管辖。